在小垛村,無論是在田間地頭還是農家院落,總能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在忙碌著,扎根基層27年來,他用腳步丈量民情、以實干贏得民心,他就是寶應縣第十七屆人大代表、黃塍鎮小垛村黨總支書記郭銀紅。
勤勞致富的領路人?!肮沁^日子的好手,他腦袋瓜好用,是我們的主心骨……”走在小垛村寬敞的水泥路上,逢人問起郭銀紅,無不豎起大拇指連連稱贊。2012年,郭銀紅走馬上任村黨支部書記。作為“當家人”,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要讓廣大村民日子越來越紅火。村民房兆和有著不錯的木工手藝,幾年前一直在溫州一家木門廠打工,有回鄉創業的愿望,獲知情況后,郭銀紅主動和鎮企業管理服務站對接,幫房兆和辦起了木門廠。房兆和為人誠懇、做事認真,生意越來越好,不到兩年時間,工廠拓展了衣柜、酒柜等業務。兩年前,房兆和還在縣城開了一家門面,年創收20多萬元。村民陳繼新是個殘疾人,有修理鐘表的手藝,為發揮其特長,郭銀紅四處打聽,幾經周轉,最后介紹他去上海一家公司組裝鐘表,每年有五萬元左右的收入,為這個困難家庭帶來了穩定的收入。郭銀紅還積極引導村民發展高效農業,他在村民中推廣稻蝦套養種植模式,實施集約化養殖,目前,全村套養小龍蝦面積達700多畝,與傳統的稻麥種植模式相比,同比增收90余萬元,帶動了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。十年來,小垛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2012年的1.37萬元,增加到2022年的3.68萬元,村民的錢包越來越鼓,日子越來越紅火。
為民代言的有心人。作為一名來自基層的人大代表,郭銀紅心里始終裝著選民,想得最多的是他們的冷暖安危,他主動為民代言,推動解決人民群眾“急難愁盼”問題。在平時的入戶走訪和選民接待中他發現,隨著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加,養老問題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,尤其是農村一些特殊老人群體,面臨生活照料質量低、精神慰藉缺失等問題。如何讓他們老有所養、老有所樂、老有所安,擁有幸福的“夕陽紅”,郭銀紅一直在思考。他多次走訪,深入調研,廣泛聽取群眾、企業等方方面面對養老工作的意見建議,認真思考破解方法,在縣十七屆人大一次會議上,郭銀紅領銜提出了《關于推動農村老人集中養老模式發展的議案》??h政府高度重視該建議的辦理,專題研究,認真謀劃,探索公辦養老機構多元服務模式,啟動“1+7+1”公辦養老機構體系建設,設立寶應縣養老服務中心,下設7個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,改建一座縣級失能失智特困人員照護中心。目前,縣養老服務中心,射陽、望直兩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已經運行,其他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。此外,針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缺乏、耕地土壤污染亟需防治、糧食銷售市場不規范等問題,郭銀紅先后提出了《關于村級衛生服務站赤腳醫生后備人才定向培養的建議》《關于進一步加強耕地土壤污染防治的建議》《關于整頓糧食市場的建議》等等,把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愿望反映給黨委政府,推動相關問題解決,保障群眾利益,不斷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。
民族團結的牽線人?!按謇镆荒甑筋^舉行各種各樣的民族活動,大家很充實很開心……”春節期間,在小垛村“紅石榴家園”,一場包餃子活動正在有序開展,幸福洋溢在每一個少數民族群眾臉上。
小垛村是一個包含壯族、苗族、白族、傈僳族等在內的多民族村,為了讓少數民族群眾感受到家的溫暖,郭銀紅想方設法開展各種活動,加強與少數民族群眾的互動交流,增加凝聚力和歸屬感。端午節組織各民族姐妹在一起包粽子,共同感受民族傳統文化;六一兒童節邀請各民族小朋友到家園做游戲、跳繩、踢毽子,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文化體驗活動,邀請文化站志愿者向兒童講解各種古代服飾等;中秋節開展“警民懇談”話中秋活動,為少數民族婦女開展普法講座,向少數民族婦女宣講“婦女保護法”,同少數民族婦女學跳民族舞,開展民族知識有獎問答等。同時,郭銀紅積極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,做到有事共商量,決策一起做,村規一起定,多民族群防群治,共同譜寫了一曲生動的“和諧發展曲”。得益于良好的工作基礎,小垛村創成省民族工作“紅石榴家園”,打造了具有區域特色的民族工作品牌,構建了多民族的溫馨家園。